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本网新闻 > 文章内容

会员艺苑 | “再长征日记”之十七——《若尔盖有一座碑塔》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0-09-24 阅读: 在线投稿

会员艺苑 | “再长征日记”之十七——《若尔盖有一座碑塔》

 卜利民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 今天

《若尔盖有一座碑塔》

 

2020.09.17  晴

 

若尔盖在我心目中是一份永远的亲情和伤痛。

 

摄于2014年

 

7年前,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把我与他的一段深情种植在这里。如今,他已经离世化成了泥土,千呼万唤难回音,叫我怎么能一个人再去面对这座给嘎山,这座给嘎山上的碑塔呢?

 

他名叫张声旺,是瑞金泽覃乡泽覃村原党支部书记。那座碑塔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同道北上纪念碑”。江西瑞金与四川若尔盖,相隔万里之遥,他与碑却组合为一个不能分割,惊世骇俗的传奇。我曾写了一篇散文《一座红军纪念碑——写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八十周年之际》,记述这个传奇,未曾想到:他与那座碑塔融为一体。

 

摄于2014年:张声旺(左一)、蒋桂花(左二)、卜利民(左三)

 

在这里只能用几句话简单表述:

 

2011年夏,有一个名叫林永财的爱心人士来到若尔盖,久久地凝视那片曾经吞噬过无数生命的草地,眸子里渐渐地蕴满泪水。突然对着那片草地、河滩跪下去,重重地叩了三个响头。辽远的草地上,盛开着映天蔽地的格桑花。林先生跪下去时像一根标杆在蒋桂花心里升起。蒋桂花是回族人,若尔盖县党史办主任,从事红军长征史研究近20年,耗费了一生的精力,草原上的人们都说她是再世红军。她先后接待过国内外3000多名来访者,林先生是唯一对这片土地跪拜叩头的。林先生从草地上站起来,说:“我非常敬佩过去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他们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我想为此尽一点绵薄之力。”他要拿出一千万元,在若尔盖草原建一座“红军精神万万年”的红军纪念碑。并委托红军后代张声旺来担任施工总监。

 

摄于2014年

 

2013年6月18日,纪念碑正式动工建设。张声旺克服高原反应、恶劣气候,和若尔盖县原党史办主任蒋桂花共同设计,全程参与了纪念碑的建设管理。当年12月底36.88米高的纪念碑竣工。

 

施工即将竣工时,我受邀来采访。张声旺咳嗽、头晕目眩,高原反应严重,仍与蒋桂花、严州夫妇一路陪同,用一周时间前往“金色鱼钩”“七根火柴”“包座战役”“巴西会议旧址”“胜利曙光”等景点采访。更多的则是反反复复地在工地四处活动,踏遍了给嘎山的每个角落。

 

张书记爬山可真不容易。他觉得若尔盖这地方很怪异,70多摄氏度的水就哗哗地沸腾起来,还一点都不烫人,煮出来的饭菜都有点夹生。人也像水一样,稍稍走动就呼哧呼哧地喘粗气,特别容易疲劳。人的体力下降百分之五十至七十,在南方爬一座相同的山20分钟就轻松上去了,这里要四五十分钟,还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后来,他才弄清楚,若尔盖海拔在3600米左右,缺氧缺得厉害,水有高原反应沸点很低,人也有高原反应,气喘吁吁……

 

“10年后,我们再来这座碑前相见。”

 

那次握别,我与张声旺如此相约。可万万不料,才5年他就撒手人寰驾鹤西去,把一腔挚情融入那座“红军精神万万年”的碑塔。如今我踏上这块土地,远远地向那座碑塔致礼,泪流满面,又怎忍去攀给嘎山。

 

在此,借若尔盖大草原上的劲风,我向遥远的久未联系的朋友林永财、蒋桂花示好,同时必须为远逝的张声旺而点赞、骄傲——一个红军的儿子把最后的生命,融入长征和新长征途中,竖起了一座永远的碑塔。

 

摄于2014年

 

卜利民,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


上一篇:会员艺苑 | “再长征日记”之十六——《征途艰难 蜀道艰险》 下一篇:“南有乔木 不可休息”——著名青年演奏家李倩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