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国际文学周之“中韩文学交流研讨会”在广外顺利召开
“汉风阵阵”对阵“韩流滚滚”
——
“2019年广州国际文学周”之“中韩文学交流
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顺利召开
2019年12月16日,“2019年广州国际文学周”——“新时代·新景象·新发展”中韩文学交流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广州市文联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东语学院和创意写作中心具体承办,围绕“新时代以来中韩文学发展的新现象、新特征和新趋势”和“新时代以来中韩文学作品互译出版的现状和展望”两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有来自中韩两方的作家、诗人、学者等,包括韩国著名作家李文烈、高炯烈,著名诗人罗喜德、李杰妮,著名文学评论家洪廷善,资深出版人梁元锡,中国著名诗人杨克、作家周晓枫、庞贝、方舟、唐成茂、翻译家金鹤哲、学者李斌、刘志强、伍方斐、陈恩维、金英姬、朴香兰等,由中文学院院长李斌、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朱志刚、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林炜娜分别主持。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焦方太教授致辞,中韩两国友好邻邦,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学需要分享,文学需要交流。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凸显国际化办学特色,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换与外聘导师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化能力。广外的创意写作专业方向结合国际办学经验,锐意改革创新,培养高端的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创造性写作人才,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他相信在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中韩文学会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中韩文学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此次研讨会分为两场圆桌论坛,分别以“新时代以来中韩文学发展的新现象、新特征和新趋势”和“新时代以来中韩文学作品互译出版的现状和展望”为主题,中韩两国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针对各项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和精彩分享。作家周晓枫认为,写作出奇翻新本就是一件“难事”,写作者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火柴的火光就是词语的想象力,点燃火柴就是打磨光阴,抵抗寒冷与死亡,学会如何养护自己,释放光芒,不断搜集词语的火柴,文学之光就会更持久。诗人罗喜德精辟总结韩国诗界发生的两大新变化。诗人高炯烈表示,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要紧密投入新时代之中,找寻到中韩文学创作的新方向。文学评论家洪廷善对中韩两国历史以来的文学交流与出版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从中西文化差异性偏见中突破出来,中韩文学才能有本质性的发展。翻译家金鹤哲期待未来中韩文学翻译可以建立起一定的体系,有助于系统性地推广两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第一场圆桌论坛,杨克先生总结到,创意写作中没有一个老师是全能的,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方式能够把它写好,写作是一个需要永久探索的过程。对于第二场圆桌论坛,陈恩维教授总结到,中韩同属汉字文化圈,自古以来就有优越的文化交流条件,中韩文学直接对话,是未来我们中韩文化交流的一个方向,他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现场嘉宾妙语连出,发言精辟独到,现场掌声不断,赞叹连连,意犹未尽。


同时,此次研讨会还举行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和新增导师的聘任仪式,聘任《作品》杂志社长、原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杨克为广外创意写作中心主任。周晓枫、欧亚、唐成茂、方舟、庞贝、洪廷善、李文烈、高炯烈、罗喜德、李杰妮、金鹤哲等一批中韩作家、学者受聘为广外创意写作中心导师。杨克先生在受聘仪式中发表演讲,他以桥为喻,希望自己能为广外的老师和学生构建与校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之桥。“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培养国际性的眼界和胸怀,有文学家的敏锐、史学的实干精神和通达的哲思,创造有生机的、有希望的、有未来的文学世界。


当“汉风”遇上“韩流”,中韩文学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相信中韩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随机推荐
- 第三届旅游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将在西安举办
- 屈原后裔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撰祭文
- 《天津诗人》读本“新诗经·诗书展”征稿启事
- 彭天洲:志在乡村做“牛倌”
- 关于2021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北京总会场节目评选的通知
- 道弸于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2021年结业展
- 毛成利内化红色基因,用心灵的轨迹传承新时代毛体翰墨
- 中国诗歌春晚香港会場优秀诗文选播丨《香江讃》散文诗作者:香港
- 温馨家园残疾人唱歌给党听
- 中国诗歌春晚朗诵文化传播大使隋源雅诵《云台山赋》
- 《中国妇女报》4月23日第八版刊发:中华母亲节拜祖大典在河南举
- 李国彬《爱恨江城》:猝不及防之中的永恒所在
- 浙东唐诗之路散章.绍兴新昌篇
- 余光中题书名汪国真作序的《开封颂》到底如何?
- 柳国庆墨宝耀国瓷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