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文产资讯 > 文章内容

双语版“大运河诗丛”嘉兴首发,将运河文化传播到世界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3-12-19 阅读: 在线投稿

 

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日夜奔流的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在千百年来哺育和润泽了两岸的文化。

今天下午,“大运河诗丛”首发仪式暨诗歌朗诵会在南湖发布厅举行,由南湖区牵头出版的汉英双语版“大运河诗丛”正式亮相,大运河诗路文化带上又添璀璨明珠。

“大运河诗丛”是中国首套大运河诗歌丛书(汉英双语版),也是浙江省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

以诗之名,书写大运河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25个运河城市中,嘉兴是唯一一个运河抱城而过的城市。

京杭大运河是历代诗人寻迹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脉。曾经,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等诗歌名篇,勾勒出了江南风韵。而今,我们通过“大运河诗丛”又能在诗歌中感受运河两岸的发展与变化。

“大运河诗丛”共收录了《我扶着大运河歌唱》(黄亚洲著)、《贯穿我的河》(北塔著)、《江南运河情》(赵振元著)、《运河上的时间》(伊甸著)、《彼岸千年》(柳文龙著)、《运河上的月光》(查杰慧著)、《仁庄纪事2》(晓弦著)七本著作。

“大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嘉兴人对大运河文化情有独钟。”南湖区作家协会主席晓弦参与了诗丛创作的全过程,他所创作的《仁庄纪事2》将运河沿岸的民俗风情等具像化的事物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深层次地体现我们运河两岸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他们所想所思。”

诗丛的作者皆是生活工作在大运河两岸的诗人,有来自北京的北塔,有出生于杭州的黄亚洲,还有多位在嘉兴生活工作的诗人。他们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各不相同,就像大运河从北向南纵贯而下,沿途的文化有变化有碰撞,也有一脉相承的交融。

柳文龙说,《彼岸千年》的创作包含了生活的细节、思想的碰撞、文化的融合等方方面面,“这几年的创作都来自生活,不需要特别的准备,只要将生活的点滴积累、沉淀,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诗。”

晓弦介绍,汉英双语版“大运河诗丛”从集稿到编辑到翻译到出版,历时长达4年。诗人们的笔触紧紧围绕古老的大运河,多层次、多领域、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婉约而大气的大运河文化。

以运河为纽带,中华文化流淌向国际

大运河早就走向了国际。早在97年前,美国权威杂志《国家地理》就将南湖运河畔的“三塔”选作大运河的标志物。此次“大运河诗丛”备受关注的一点,便是这是汉英双语版的诗丛。

诗丛的主翻译北塔说,我们如今处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中,用英文的形式去呈现诗丛,符合大运河的大运河的文化定位。

当然,诗歌的翻译绝非易事。北塔告诉记者,诗丛的作者大多来自江南吴方言区,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地名人名物品名,团队中的北方译者就不懂,需要慢慢打听慢慢摸索。而且每一位作者的语言姿态各不相同,有的豪放粗犷有的婉约细腻,在翻译的时候也要将每一位作者的特点展现出来。

信息产业电子十一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中外散文诗学会执行主席、著名诗人赵振元在致辞中说:“选择以大运河为创作题材,联合国内的诗歌散文家合力创作,并把它翻成中英文版本,以精美的丛书形式发行并推向海内外,这在国内是个创举。”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符号,同时也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赵思运表示,近年来,大运河的文化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明年就是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在这个时候推出“大运河诗丛”恰逢其时。

“用现代诗的方式成规模地一下推出7本书来呈现大运河这个文化IP,这可以说是一个‘现象级’的作品。”赵思运说,阅读了诗丛后能够感受到,诗丛的写作艺术水准非常高,内容与当下结合紧密,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有国际传播价值,“诗丛连通文化,以双语的方式向全球辐射,就像大运河文化是流动的文化,诗歌也可以向各地流动,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

当天首发仪式后还举行了朗诵会,作家和朗诵者以诗歌的名义,把运河的记忆和风采一一展现。

供稿: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

上一篇:第八届中国长诗奖在佛山颁奖 下一篇:吴思敬:2024第十届中国诗歌春晚寄语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