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财富网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媒体速递 > 文产资讯 > 文章内容

专访行吟诗人房兆玲:取一朵云别在你的肩上

作者: 文化财富网 来源: 未知 时间: 2024-02-23 阅读: 在线投稿

作者简介:房兆玲,笔名小房子,生于1993年,长居北京。走过20多个国家300多个城市,户外爱好者,“她旅”品牌创始人,曾登顶“腾讯新闻一周人物榜”和两百多家新闻头条,受邀录制央视CCTV10。诗歌作品发表于《鹿鸣》《中国汉诗》《常青藤诗刊》等数十家文学期刊及《海内外华语诗人自选诗》等多种诗歌选本,荣获“第五届骆宾王青年文艺奖”“《青年诗人》2021年度十大新锐诗人奖”“安徽十佳新锐诗人奖”等荣誉称号,现为白居易诗歌研究会理事。

1. 问:从安庆的江边到世界各地的旅行,您如何看待这一转变对您诗歌创作的影响?

房兆玲:“安庆的江边是我的诗歌之源,小时候我经常跟儿时伙伴一起在学校写诗,在江边写诗,在深夜写诗,它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和对生活的初步感悟。后来当我踏上世界各地去旅行,从安静的江边到繁忙的都市,再到遥远的异国他乡,这一系列的转变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生活的理解。比如有一次从云南丽江到香格里拉的车子上,我和一个背包客聊起来时间的话题,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回想着过往发生的很多事情,不禁觉得人生就是一场逆旅,于是写下了“自由鸟是意识本身/与时间对望/俯瞰大地上,熙熙攘攘/即将逝去的老人和呱呱坠地/婴儿的交替”旅行途中每天的变化和新鲜感会刺激我的大脑皮层,给我很多灵感。

2.问: 您在自序中提到了“取一朵云别在你的肩上”的想法,这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房兆玲:“取一朵云别在你的肩上”来源于《密云》这首短诗,这首诗写于我和我先生刚刚相恋的日子,在他的老家北京密云区,那天云层很密,天空被压的很低,在国家天文台附近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那个瞬间我觉得特别安心特别舒适,于是写下了“过往捱过的所有风雪都变成棉花糖/从此怀里取一朵云别在你的肩上”。

既是我对过往风霜的一种释然和自洽,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祝福。更是对爱和希望的一种寄托。云象征着轻盈和自由,将它别在肩上,就像是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心灵的自由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创业,是情感,是个人生活,我都试图保持这样的心态,让自己像云一样,超越重负,自由飘逸。

3. 问:您如何平衡创业与诗歌创作两者之间的时间和精力?

房兆玲:这两者一点都不冲突,反而是相互助益。当我在创业中遇到压力和挫折,和旁人无法诉说排解的时候,我常常会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比如《致水手》就是在19年我创业遇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时刻,公司的业务和人员都遭到了很大变动时写下的。“鲜花为你倾倒/你的眼里却藏着忧伤/人们为你舞蹈/你却默默走向了海的怀抱”,我用诗歌来激励自己做个像水手一样坚韧的人,在大海里舞蹈,和巨浪共存。比如疫情期间我们业务亏了很多钱的时候,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闷,我就向笔尖诉说那种内心的压迫感,我在《压迫》里写道“红色的深夜,语言是杀人的剑火/无人能往潮水里躲/别躲,一起魂葬十里坡/望这湖与湖的鱼,天与天的云朵/皆被焚烧,慢慢凋落”当我写完最后一句诗的时候,彷佛我内心的痛苦有很大一部分也随着笔尖的滚动慢慢被焚烧,一点点的凋落。这种感觉特别好,诗词早就像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的父母,我的好朋友,我的恋人。

4. 问:在多次的旅行中,有没有一次特别的经历,让您有了突破性的创作灵感?

房兆玲:每一次旅行其实都给我带来了新的灵感,但最让我难忘的是在丽江古城的那次旅行。走在古城的青石板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触碰到了历史的脉络和前世的记忆。那里的风景、人文、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故事,都让我感到极其震撼。让我彷佛回到了前世一样,我觉得那里的一切都似曾相识,看着凉飕飕的风吹着小河边的树,我也觉得她们前世是纠缠不息的。于是写下了“树是那阵风的来生/那棵树是风的前世”。说实话走到青石板路的尽头,我在一家茶馆中静坐了整整一个下午,笔下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了许多关于时间、记忆和存在的思考。那次旅行也让我深刻意识到,诗歌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6. 问:您的诗集《早晨浇花的时候》中英对照互译,这背后有何考虑?

房兆玲:选择中英对照互译,是希望我的诗能触及更广泛的读者。在我旅行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和梦想让我深受触动。我意识到,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深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不受语言限制的,它们能够穿越文化和国界,与世界各地的读者产生共鸣。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我的诗歌能够被更广泛的国际读者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现代诗歌和文化。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是我自己的孩子也要出生了,我想他以后在阅读妈妈的诗歌的时候,能浸染更多元的成长思维。这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我非常感谢参与翻译的团队,他们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7.问:在您的诗歌《早晨浇花的时候》中,通过对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对即刻真实与不确定未来的反思。这首诗和您的诗集同名,请问您是如何决定以这首诗的名字命名整个诗集的?这个选择背后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或故事吗?

房兆玲:选择《早晨浇花的时候》作为诗集名,源于我对生活中简单而又充满意义瞬间的珍视。这个名字象征着新的开始,每天早晨浇花的行为不仅是对自然生命的呵护,也反映了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滋养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及其名称,传达了一种生活哲学——在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中寻找深刻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但我们仍可以在“此刻”找到真实与美好。

这个标题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每天早晨,浇水是我与自然连接的一种方式,也反映了我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8.您有没有特别想对年轻诗人或作家说的话?

房兆玲:坚持自己的声音很重要,不要害怕展现真实的自我。写作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享受这个过程,从中学习和成长。

9.在创作这些诗歌时,有没有哪个瞬间让您特别动容或有所感悟?

房兆玲:在西藏的深夜里,我独自一人在满目的星河下写诗。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这种体验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10.如何保持创作的新鲜感和原创性?

房兆玲:我常常将自己置于不同的环境和文化中,让新鲜的体验和感受激发我的创造力。保持好奇心,对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是我创作中不断进步的动力。

11. 问:作为一个旅行者和诗人,您如何看待旅行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房兆玲:对我来说,旅行与创作是互相促进的。在旅行的过程中,遇到的每个人都带给我独特的故事和灵感。其中,一位尼泊尔的老妇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织毯子,她的双手虽然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她织出的毯子色彩斑斓,充满生命力。她告诉我,每一种颜色代表着她生命中的一个故事,每一条线都是她对家人的爱。这位老妇人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也成为了我诗歌创作中关于生命、爱和希望的重要灵感来源。

12.问:您的写作习惯是怎样的?有没有特别的仪式感或习惯?

房兆玲:我常常喜欢在清晨或深夜写诗。这两个时刻的自然光线和氛围对我来说最为鼓舞人心。如果条件允许,我喜欢在室外,尤其是在自然环境中写作,比如公园、山林或海边。自然的力量常常能够激发我的创造力,让我的思绪更加清晰。偶尔,我也会在写作前花一些时间冥想打坐,让心灵平静下来,这样我才能更好地聆听内心的声音。

13.问:您对未来诗歌创作有什么样的计划或愿望?

房兆玲:我对未来的诗歌创作充满期待和梦想。我希望能够继续探索不同文化和自然环境,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触动人心的诗歌。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鼓励更多人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热爱生活,勇往直前。

上一篇:元宵“李白”邀天下游客“诗奔”泸州函 下一篇:房兆玲中英双语诗集《早晨浇花的时候》出版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